首页 > 义马市跃进小学(义马市特殊教育学校)
基本情况
对标创意 0
学校概况

义马市跃进小学位于新义街北坡区,东望义马银杏地质公园,西接千秋古村,南临陇海线,北依310国道;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6461㎡, 建筑面积5073㎡,四合小院,环境优雅,精美别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果香;竹、松、石相映成趣,桃(陶)、李(立)、跃(越)熠熠生辉。原名为义煤集团跃进煤矿职工子弟学校,2005年移交地方后更名为义马市第四初级中学,2012年更名为义马市跃进小学。现有六个教学班,学生82人,教师34人。在教体局“五位一体”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在“新生态”学校构建的指导下,学校秉承优良传统,遵循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科学民主规范办学,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打造文明、平安、书香校园,办社区居民满意学校。

核心理念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让教师幸福工作 学生快乐成长 

在学校的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就是学生和老师,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更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学校让教师幸福工作就要做到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理解教师、成就教师。学生快乐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在学校你想培养健康快乐的学生,首先你就要成为幸福快乐的教师。老师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用爱心努力使学生处在和谐、平等、包容的环境中,在生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教师的幸福与学生的成长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动力更多的是来源“成就自己,成就学生,成就未来”。作为学校就要不断给教师新的目标,新的追求,让教师在信任和鼓舞中积极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教师善于工作,享受工作,乐于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幸福人生。

学生在教师爱心、耐心、信心的呵护下,实现读书、运动、实践、成长。

二、校 训:立德树人 自强不息

立德树人

 

自强不息

育人

灵魂

生命

新人

教书

知识

理想

真理

自强

自尊

自信

自立

立德树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学校理应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自强不息它来源于《周易》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意为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我校从建校之初的不易到后来的辉煌再到现在办学的艰难,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62年前随着露天矿及跃进矿的开采建设,为解决矿工子弟就学问题应运而生了义马矿务局跃进矿职工子弟学校。建校之初,校舍简陋,条件艰苦,但师生自力更生,一砖一瓦,一锨一镐,投入到学校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数十载艰苦奋斗,建成由小学、初中、高中构成的教学体系,最多时学生人数达到近2000人,满足了矿区及周边学生的上学需求,教学质量在矿办学校名列前茅;但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搬迁、跃进矿关停等诸多不利原因造成附近居民大量外迁,进而使在校生人数急剧下降,造成学校规模委缩之现状;跃进小学教师不甘现状,他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努力寻求生存之道、转型发展之路,在上级领导指导下努力创建义马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服务本市特殊儿童,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生存本领,为学校及孩子的美好明天而探索奋进。

三、校 风:文明和谐  求真奋进 

文明和谐

求真奋进 

和谐

校园

师生

家校

求真

真知

真诚

真人

奋进

更深

更高

更远

文明和谐: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弘扬文明学校是推动文明校园建设的应有职责。文明产生力量,和谐带来兴旺,文明与和谐密不可分,学校文明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学校和谐是文明校园的标志。师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说文明话就是学校文明的具体体现;校园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就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求真奋进:求真是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原意是探索真理;也可以理解为做实事,实事求是,讲求实际,它既是一种科学的治学精神,也是一种优良的工作与学习作风;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我校师生做人、做事的追求。者,振作而鼓劲,“进”者,不停步,不停顿,勇往直前。奋进,指振奋向前,奋勇前进。当前我校正处在危困境地,面临生存危机,更需要师生克难攻坚,奋发进取。

四、教 风:敬业爱生  厚德博学

敬业爱生 

厚德博学

爱生

爱心

耐心

信心

厚德

师德

师能

师魂

博学

学识

反思

创新

敬业爱生;敬业价值观中的角色担当。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对我们“岗位”角色的担当,是一种忠于职守的精神,也是热爱工作、勤奋工作的高尚情操,也是教师职责之首要;作为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爱生关心爱护学生,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尤其面对特殊儿童教师更要心怀“三心”——博大的爱心、持久的耐心、坚定的信心。

厚德博学:厚德释义为有大德,深厚的恩德,谓施以厚泽,谓深深地感激;“厚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日常道德修养,二是高远博大胸怀;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修养,交通法规的遵守、公共场所的使用、公共设施的爱护、环境卫生的维护、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人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厚德。教师要树师德,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来感染教育学生;修师能,用自己精湛的技能传授知识,传播真理;铸师魂,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甘做蜡烛,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博学:"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得到一滴水,教师不应只有一桶水,而应有长流水。不断学习、厚积学识、积极反思、勇于创新。

五、学 风:尊师勤学  善思笃行

尊师勤学

善思笃行

 

勤学

独立

合作

分享

善思

静思

敏思

三思

笃行

读书

运动

实践

尊师勤学:尊师,《礼记·学记》:"大学之礼,虽诏於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尊师”就是尊敬师长,它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作为学生就应该尊敬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勤学,指努力学习;见《东观汉记·桓荣传》:" 荣少勤学,讲论不怠,治《欧阳尚书》;知识要靠勤学来获取,勤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品格之一;勤于学习要做到独立思考、积极合作、乐于分享。

善思笃行:善思,是指善于思考,慎重考虑;出自《荀子·成相》:“臣谨修,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善思,两者相辅相成;作为学生从小要培养独于静思、乐学敏思、好学三思的良好习惯。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作为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乐于读书、勤于运动,积极实践,实现快乐成长、奠基未来。  

CopyRight©2021-2022 洛阳智慧教育研究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10283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