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义马市狂口学校
基本情况
对标创意 0
学校概况

义马市狂口学校位于义马市振兴路中段,紧邻风景秀美的滨河公园。1997年,因小浪底移民搬迁,由原来的新安县仓头乡狂口村校整体搬迁而来,是义马市现存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73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64平方米。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余人,绝大部分是务工者子女,父母工作不稳定,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滞后。

核心理念

义马市狂口学校本着“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本要求,一直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向,秉承“让每一位教师幸福地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地成长”的教育理念,铭记“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校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多策并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

四、校园文化:“博、雅、和、美”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博、雅、和、美

博知雅行

“慈爱、博学、文雅”之师

“诚实、善学、懂礼”学子

和美共生

和爱向善,博雅启智

和顺至孝,文雅明礼

和合立仁,儒雅求真

和乐有信,贤雅尚美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立校之本。我们确立了“博、雅、和、美” 作为我们的校园文化追求目标。

博知雅行,和美共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一切以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出发点,我们提出“博学、博识、博才”,做一个有追求的人;“高雅、文雅、优雅”,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倡导“和为贵、和为美、和至美”,期望人人相互理解、宽容、赏识、信任,追求“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理想校园境界。如果说,“博”、“雅”代表的是途径、方法、过程,那么,“和”“美”就是目标和追求。

因“和”而“美”、“和美交融”,追求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探索构建“和爱向善,博雅启智;和顺至孝,文雅明礼;和合立仁,儒雅求真;和乐有信,贤雅尚美”师生校园生活价值体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育,致力于奠定学生广博的知识结构,致力于训练和装备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具有身心和谐发展、素养全面提升的理想人格,引领师生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五、校训:

锤炼品格  学习知识  创新思维  奉献祖国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锤炼品格

学习知识

创新思维

奉献祖国

锤炼品格

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育

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

着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

学习知识

做到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注重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创新思维

制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大胆质疑,充分挖掘想象力培养学生敢创新的意识和的创新思维 

奉献祖国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奉献祖国

培育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引领学生奉献祖国

组织开展各种爱国活动,引领学生奉献祖国

锤炼品格

    锤炼品格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习惯。在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我们首要注重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我们通过家校联合,挫折教育锤炼学生的品格,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引领学生品格。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价值取同,引导学生锤炼积极向上的品格。

学习知识

知识决定命运。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你的学习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你的命运。“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就是气质,就是内在美,它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核心,最容易打动人、折服人。读书学习是培养一个人气质的最好途径,对一个人来讲,外表的美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内在的美才是本质的、永恒的,这个内在的美就体现在气质、气度、气势、气魄上。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学习搞好了,心灵会得到净化,情趣会得以提升,心情会更加舒畅。

创新思维

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学校,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在在发散中扩思,培养创新思维的多样性;在可疑处怀疑,培养创新思维的批判性;注重培养创新思维的新颖性;注重刺激创新思维的多元性;注重促进创新思维的开放性。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儿童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创设宽广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敢想、敢说、敢疑,思想能够自由飞翔,才能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奉献祖国

就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呼唤更多胸怀祖国、奉献担当的奋斗者;伟大的事业给每一个心系家国的有志者提供了成长成才、人生出彩的机遇。顺应时代要求,抓住历史机遇,投身祖国建设,每个人都可以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凡华章。

品格,决定命运;知识,奠定人生;创新,展翅翱翔;奉献,心存至爱。

六、校风:

争做“四有好教师”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四有好

教师

有理想信念

忠诚党的事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道德情操

高尚的道德修养;传授正确的道德观给学生

有扎实学识

基本功扎实;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

有仁爱之心

做爱的传播者,激发者;守护学生心灵的健康

新时代好少年

文明有礼

言行举止有礼;尊老爱幼

自强自立

顺境自信;逆境自强

诚实守信

真诚待人;言行一致

乐于助人

奉献爱心;积极阳光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即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要求我们教师要知道“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果不知道自己为谁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那就不是好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教学生,先正自身。明确“四有好老师”的基本内涵,才能更好地成为“四有好老师”。好老师”的四个要素是

1、要有理想信念。

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2、要有道德情操。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3、要有扎实学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要有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少年时代正是我们形成良好习惯,拥有良好品德的阶段。为了大力宣传新时代好少年事迹,为青少年树立身边榜样,引导青少年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我校研究并制定了新时代好少年活动评选方案,并制定了新时代好少年的具体标准。

1、“文明有礼好少年”——礼貌待人,言语谦和,行为文明,举止得体;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在亲人有伤病、残疾等困境下,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尽心尽责 。

2、“自强自立好少年”——身处优越家境,仍能坚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好作风,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和公益活动;身处逆境、困境, 但不屈服,不言弃,不依赖,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种种挑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向上。

3、“诚实守信好少年”——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言行一致,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严肃对待学业,无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不良记录,不弄虚作假,经得起诱惑,有拾金不昧等优秀事迹。

4、“助人为乐好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长期坚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努力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爱心;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帮助无血缘亲缘关系的老弱病残者,主动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和文化活,积极向上,健康阳光。

七、教风: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业务精湛  勇于创新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业务精湛

勇于创新

立德   树人

德育为先  教育塑人

教书   育人

传授知识  为人师表

业务精湛

知识结构  专业技能

勇于创新

创新意识  鼓励探索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高度责任感是教师的职业良心,是做好工作的巨大动力,也是教师劳动质量保证,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时,才会全力以赴,尽心竭力地做好工作。

立德树人

立德,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在悉心培养的前提下,让小树苗成长为能够抵抗住风雨的参天大树。毕竟,教育的本质,在于灵魂的唤醒,而非知识的机械传授。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习总书记也曾强调,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血脉相连;青少年的格局,直接影响国家的高度和走向。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为人师表: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

业务精湛

业务精湛指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专业的教学技能。

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包括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撰写教案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了解学生的技能等。

勇于创新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养。

八、学风:

逐梦前行  勤奋努力  知行合一  自强不息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逐梦前行

勤奋学习

知行合一

自强不息

逐梦前行

中国梦   个人梦

勤奋学习

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

知行合一

知识丰富  勇于实践

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  不断进取

培养优良学风即使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风建设不仅仅是教学问题,它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逐梦前行:

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中国梦精神,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理想才有成功。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

勤奋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老师而言,勤奋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有责任心的工作态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岗位负责。对学生而言,勤奋是一把金钥匙,它会帮学生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勤奋好学是学生“责任”的最好体现,也是人生发展之必需。我们要在全校创立一种优良的学习风气。凡事从“勤奋”开始,勤奋读书,认真上课,认真作业。学业成功的过程永无捷径,绝对离不开勤奋和刻苦。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首倡。知,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仅仅是从思想上明白的人,往往他还是一个实施行动的人。所以,我们要从根子上,真正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理念。“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是只“听其言,观其行”,而不亲身实践、身体力行,就可能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生搬硬套的马谡,最终危害社会与国家。

自强不息:

“自强”,典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一种自我激励、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一种不甘人后、追求卓越、永争一流的时代精神,能够激励师生确立远大目标,奋发向上,不断创造新的佳绩。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逐步发展起多方面的独立应对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直接指向新一代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成就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学校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将格外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引导学校教育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变革转型期,校长需要带领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建立起明确的发展愿景,并把它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变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信念和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CopyRight©2021-2022 洛阳智慧教育研究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10283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