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义马市第四小学
基本情况
对标创意 0
学校概况

义马市第四小学位于义马市新区裴村社区中央,始建于1976年,原名裴村学校。2005年经教体局更名为义马市第四小学。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34名学生。教职工23人,学历达标率100%,高级教师2名,市、县级骨干教师7人,学科带头人1名。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尊重关爱每个人,让每个人体验快乐,充分发展”的办学宗旨,让师生愉悦地参与到发展和提升中,感受到教育的人文和教育成功的快乐。积极探索大课间及乡村少年宫(书法、航模)特色活动,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校”、“三门峡市文明单位”、“三门峡市书法特色学校”、“三门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达标学校”、“ 三门峡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 三门峡市和谐校园”, “ 三门峡市文明学校”,“义马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核心理念

办学理念:和乐教育——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和谐发展

和乐教育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通过各方努力,使教师能够乐于从教、乐于研究、乐于合作、乐于反思,以研究求发展、以反思促提升,真真切切爱教育,实实在在爱学生,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努力、争先的教师群体。同时,要使学生乐于读书、乐于互助、乐于探究、乐于分享,使学生之间达到互助、同进的融洽关系,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又具有一定道德层次的温文尔雅的学生。

 学生乐学,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探求知识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乐于学习,乐于求知。同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得有章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乐教是对以孔孟为代表的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的是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教育是一项极富情感色彩的事业,陶行知有言:“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这种大爱情怀与“乐教”的内涵十分契合。教师要热爱这份职业,倾注情感和心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师应在乐于教学中用快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卓绝的智慧开启学生的心窗,用创新的思想铺设学生的人生之路。教师以教为乐、学生以学为乐,教与学就会达到最佳状态、实现最佳效果。

和谐发展,“和乐教育”中的“和”与“乐”是相辅相成的,“和”是“乐”的基础,“乐”是“和”的显现。具体表现为:打造环境优美,润物无声的和美校园,完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乐意遵守、和谐向上”的和谐管理制度。建立以“乐观向上的态度,严谨教学,坚持学习,不断思考,最终达到自身和谐发展”的乐观进取、高尚优雅的教师团队,并通过他们构建“让学生幸福、快乐学习”的高效课堂,培养出“乐观向上,勤奋学习,坚持锻炼,善于思考,乐于互助”的阳光灵动的“乐学少年”。

二、一训三风

(一)校训:我重要,我快乐!

校训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我重要,我快乐!

和善

与人为善

乐于助人

团结合作

进取

求知进取

开拓创新

终身学习

乐群

和谐相处

为人师表

明礼敬人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我重要,我快乐!”在学校每位师生都是与众不同而又独一无二的,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学校的主人,他们和谐共生,却又和而不同。他们秉持“和善进取,敬业乐群”的精神,自信地喊出沉淀已久的那句“我重要,我快乐!”,让自己昂首挺胸、充满自信地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和善”:与人为善,学会与人相处。这也是今后教育中对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ー。师以传道为已任,因此教师自己就必需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凡事不斤斤计较,遇事多替别人着想,互相帮助,那么一个团体就会更团结,更有力量。现在的学生多系独生子女,特定的家庭环境,客观上可能造成许多孩子冷漠、自私,缺少相互协作的精神。为此,学校必须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进取”:要培养学生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的一种求知进取的精神,包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意志,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磨炼学生勇于并善于攻克难关的品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还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法。

“乐群”:“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即乐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与人和谐相处。乐群是一种社会公德,是传统和谐文化的具体表现。对于学生而言,“乐群”不仅是与同伴互助,更需拥有共存意识与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会共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为人师表、胸襟坦荡、严己宽人、明礼敬人,扮演好各种人生角色,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倡导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彰显教师嘉言懿行、谦逊和善、温文尔雅的仪表风尚。

(二)校风:像阳光一样温暖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体现学校人员精神面貌,更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像阳光一样温暖”的校风,给人以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给人以温暖和自我约束,使学校各项工作张弛有序地开展。

校风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像阳光一样温暖

热情

爱国热情

工作热情

学习热情

爱心

包容之心

奉献之心

感恩之心

向上

不断进取

永不服输

充满智慧

热情:太阳象征着热情、生机、温暖和希望。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构建“让学生幸福、快乐学习”的校园环境,培养出充满热情、阳光灵动的“乐学少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走在校园内,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四小师生,把文明、勤劳、奉献牢记心间,雷锋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爱心:太阳象征着包容、幸福和感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自己的真情去唤醒学生的真爱,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包容、成就每一个孩子。同时,让爱心转化为感恩,教会学生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向上:太阳象征着向上、进取和不服输的底气。“向上"蕴含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充满朝气的四小师生,只有不断寻找自己的参照物,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地超越自己。“向上”蕴含着永不服输的锐气。四小在发展上面临着重重困境,在困境面前最好的突围方式就是永不服输。“向上”蕴含着充满智慧的灵气。在“向上”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四小师生充满智慧的回答。因为有些问题是四小特有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圆融的灵气会成就学校的灵性,造就有灵气的教师和有灵气的学生。

(三)教风:像雨露一样滋养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是教师在治学态度、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是决定其校风的最关键因素。“像雨露一样滋润”的教风,如丝丝缕缕的琼浆雨露,融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幼小的心灵,润物无声,受益终生!

教风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像雨露一样滋养

博学

学识渊博

博采众长

积极探索

善教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善于钻研

乐教

寓教于乐

乐于奉献

乐于创新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喜欢探索,积累新知,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博采众长,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博学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以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善教:“善教”应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礼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教有态度和善、诲人不倦的涵义,意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古今善教者教育我们,教育应如“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那样,唤醒学生、启发学生、提升学生,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实现个体生命的觉醒。“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善教”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还要热爱教育,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善于将教书育人规律的遵循与把握体现在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生活之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心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者。

乐教:“乐教”应以教为乐、以教为爱、寓教于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教”体现的是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乐于奉献、乐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学校积极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激发教师“乐教”之心,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我们的课堂也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四)学风:像禾苗一样成长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雨露滋润,和煦的阳光沐浴着绿油油的禾苗,正如学生在和谐的教学风气中茁壮成长,孕育、开花、结果。

学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像禾苗一样成长

勤学

勤于学习

虚心乐学

博闻强识

乐思

质疑探究

迁思回虑

追问反思

笃行

知行合一

锲而不舍

知难而进

“勤学”是一种求知砺能的态度,就是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学会求知。学生应以勤学为先,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多学、勤问、善思,做到虚心乐学,从而达到博闻强识的效果。

乐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除了刻苦学习,认真钻研,还要乐于思考,质疑探究。有自己对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勤学善思体现了学生以学为本的主要任务,也突出了教学在我校的中心地位,是我校办学和培养目标的体现。做学问要学会迁思回虑,做到学、思相得益彰。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老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要追问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笃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行:是为学的必要要求,又指的是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用“笃行”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锲而不舍,有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精神,与时俱进,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茁壮地成长。

总之,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我校提出了“和乐教育”的核心办学理念。并围绕“我重要,我快乐”的校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像阳光一样温暖”的校风熏陶下,全校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个人修养,以“像雨露一样滋养”的教风,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孩子们在温馨的校园环境里“像禾苗一样成长”的学风影响下,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没有内涵的学校,必定缺少魅力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学校必定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唯有提升学校内涵,培育学校特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才能以卓越的品质,立足于现代教育领地。“和乐教育”,从外部形貌深入肌理,以和乐文化润泽学生心灵,我校将通过“和乐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引领师生行为、思想,以“一训三风”为中心,依托特色教育,构建与育人目标相匹配的课程结构体系,通过走学校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学校文化品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去打造属于第四小学的文化品牌。

CopyRight©2021-2022 洛阳智慧教育研究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10283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