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义马市第三小学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校园占地面积共9390㎡,场地宽敞,环境优雅,雏鹰楼、蕴趣楼、笃行楼三大功能区划分清晰,布局合理。建有科技制作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七彩小屋、舞蹈室、音乐教室等功能室,教学设施齐全。现有学生两百多名,教职工40余人。在市教体局“新生态学校构建”战略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构建市三小办学核心理念,争取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 核心理念
办学理念——为师生成长奠基
其内涵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凝心聚力 同心同德”。学校的良好发展乃至取得长足进步,是建立在团结、融洽的工作环境和公平、进取的工作制度之上的。一方面要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党支部的凝聚力,加强班子成员和党员的自身建设,构建体系化的学校制度,形成规范的监督、落实各项制度的习惯;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从学校管理者到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参与者,不断深化集体观念和荣辱意识,凝聚同心,引导同德,为学校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第二层面:“成就教师 同心同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学校发展中,最积极、最有活力的因素就是教师。义马市三小教师年龄结构呈两极分化态势,处于三十五到五十岁“当打之年”的教师不到四分之一,其余都是即将退休和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其中特岗教师就占四分之一还多。从这一点来说,学校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创建良好环境,促进教师的成长。培养目标:一是塑师德;二是树风气;三是育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名师、骨干教师,让所有老师和学校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打造名牌学校。
第三层面“发展学生 同心同行”。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为了学生。三小的学生八成以上都是农村留守儿童,与市区学校的孩子们相比,家庭教育和学习基础都有所欠缺。我们从“爱”字入手,让学生感受学校的温暖,从“严”字入手,让学生自律知礼遵纪,从“趣”字入手,挖掘学生潜力、发扬学生特长。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主动、向善、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健康、向上、诚信、友善,使他们和老师一起,为了三小的发展,团结一心,牵手同行。
二、校训——牢记使命 德馨智远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牢记使命
德馨智远
牢记使命
塑造灵魂
树立风气
规划人生
德馨智远
尚德崇礼
志存高远
慕智慕慧
“牢记使命 德馨智远”乃我校校训。牢记使命,重在教师层面,即时刻谨记自身的使命。德馨智远,重在学生层面,既要尚德崇礼、志存高远,更要慕智慕慧。
要牢记使命。教师的使命,是塑造灵魂、树立风气、规划人生。既要做句读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既要精于“授业”,更要善于“传道”,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用人品、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有效弘扬美德,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追梦、筑梦、圆梦。
要德馨智远。学生的使命是好好学习,努力成才。一是尚德崇礼,要崇尚美德、知礼知理,具有优秀的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是为成才之基。二是志存高远,要有远大抱负,不拘泥于当前环境,要有长期规划,并为着理想进行不懈努力,是为成才之始。三是慕智慕慧,是要善学会学,有自己的创新想法,有独到的见解和学法,有思想、有方法、有毅力,是为成才之匙。
教师要有同理心,同情心,能时刻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将每个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丰富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成长。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就要有一桶水,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成为广博,睿智,高远的教师。
学生要以教师为榜样,以学校为依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晓知识,深明道理。学生要心怀感恩,尚德崇礼,志存高远,倾慕智慧,敬仰智慧,方能成为心睿智远的人。
三、校风——心拥阳光 快乐未来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心拥阳光
快乐未来
快乐教育
快乐教学
快乐成长
快乐合作
逐梦未来
坚毅自信
奋斗拼搏
持之以恒
心拥阳光,是指以健康积极地态度应对生活的挑战,心理拥有阳光,才能健康成长,快乐来源于每个生灵的天性,是人类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便是我们最终目标。为此,我校以教化为本,育人为先,在“规范,认真,优质”的传统办学基础上,逐步提炼出“心拥阳光,快乐未来”的校风。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将“立德树人”与“快乐教育”有机结合,让老师和学生在这里乐教乐学,快乐成长,快乐合作,营造愉快的教育环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处处是教育之地,我们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努力为快乐教育创造条件。运动场上墙面的简体动画,贯穿着我运动我快乐的理念。学校的文化墙,教室的门牌,班级悬挂的名人名言,学生的作品展,折射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快乐大课间作为常态化活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通过老师们的工间操和定期的文体比赛,学生们的课间和课外活动时的各个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同时提升艺术水平。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时刻保持乐观与进取,最终实现“教师幸福生活,学生快乐成长”的目标。
以快乐教育为依托,打造愉快而又充满进取精神的校园环境,让三小的师生可以不断成长、逐梦未来。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学生,都能通过在三小的工作和学习经历,提升能力、增长才干、成熟成才。能坚毅自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取得胜利的决心;能奋力拼搏,勇往直前,不负韶华;能持之以恒,不忘初心,坚持到底。
四、教风——博学笃行 敬业乐教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博学笃行
敬业乐教
笃学善思
博闻强识
深思慎思
笃定笃行
爱岗爱生
敬业奉献
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
博学笃行。《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敬业乐教。《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笃学善思。一是博闻强识。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才能有足够的兴趣去深入了解、掌握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二是深思慎思。要善于思考,遇到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弄清关键点和有联系的枝蔓,使知识不断系统化;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鉴定所学能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三是笃定笃行。“笃定”是要有师者尊严,做好各项预案与准备,强化自身,遇事从容不迫;“笃行”在学有所得的基础上,努力践履所学,使教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爱岗爱生。一是敬业奉献。只要肯坚持下去,用心体味教育,认真感悟教育的曲折、变化发展的状态,你就会发现许多乐趣。只有爱岗敬业,你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你的工作并有所收获,才能潜心研究你的学生,才能主动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主动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所有。二是为人师表。“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为人师,便是榜样,不能重视言传而忽略了身教,要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三是关爱学生。学生各有所长,“有教无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凭个人好恶、孩子的个性以及家庭背景等给孩子贴标签,要以教师的大爱,平等的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应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花,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是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各类人才。
五、学风——书香蕴趣,创新进取
一级理念
二级理念
三级理念
书香蕴趣
创新进取
寓学于乐
爱书会读
乐学乐趣
塑性养德
求实求新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乐于探索
学风是学生的风貌和学习的风气,是一所学校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我们酌定学风的内容是“书香蕴趣,创新进取”,意在通过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努力创新,在文化知识学习和兴趣爱好培养上都能不断进取,营造愉快而又充满进取精神的校园环境。
书香蕴趣。书是途径,香是氛围,蕴是体验,趣是目标。要做到寓学于乐。就是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乐学爱学,学有所成。第一步,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每天定时开放阅览室,鼓励学生们自己搭建教室的读书角;除了语文阅读课、定期的读书比赛等活动,我们将增设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时间上给以保障。第二步,让学生从爱读书发展到爱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以读书为引,激发学生求知欲,强化学校激励机制,细化引导教师快乐教学措施,努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成长。第三步,塑性养德。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养成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行为得当的好习惯,使学生品格高尚、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要做到求实求新。一是勇于实践。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思想,用实践去检验旧识,用实践去学习新知,更能通过实践获得各种能力。二是敢于创新。不拘泥与陈规旧知,不急于自我否定,大胆创新,用创新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厚植创新理念,为未来人生奠基。三是乐于探索。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兴趣,渴望获得新知、期盼增长才能,不怕苦、不怕累,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向着目标勇往直前。
办学理念是学校对义务教育的深刻理解、学校办学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分析提炼出来的,是办学的心路历程和教育探索的感悟。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固然重要,但如何实现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全体教职工的集体信念与自觉行为更为重要。如何将学校办学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是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我校将紧密结合实际,使办学理念在把握教育教学管理规律性和个性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有序、实效指导学校的整体工作,高效促进学校整体的的发展。